8月15日——17日,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,悠扬、洪亮的壮族侗歌、江南小调、西北“花儿”在草原上流动,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8支代表队经过选拔,最终获得参加强基工程——“村歌嘹亮”全国集中展演的机会,抵达更大的舞台,放歌草原。
抵达向往的生活
8月14日,全国展演前最后一次彩排,海南代表队的陈红照感到小有压力,“我们抽签第一个出场,今天最后一次彩排,音准、节奏容易乱,另外在舞台上的站位还要紧凑一些”。陈红照和合唱队的8位队员来自海南省临高县新盈镇社区教育学校,这所学校的另一个“身份”,是临高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。陈红照说,附近渔村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,但学习文化的热情很高,学校就通过音乐的形式,召集大家来学校唱歌,《歌唱祖国》《文明条例大家唱》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,还有参与本次展演的歌曲《哩哩美,新盈美》都是大家爱唱的曲目。

海南代表队在演出前合影。主办方供图
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排练,合唱队有机会第一次来到离家乡几千公里外的广袤草原,第一次站到这么大的舞台上一展风采,队员们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与自豪。

“大眼睛”乐队在生产一线慰问演出。王钰 摄
同样紧张排练的,还有来自甘肃临夏积石山县的“大眼睛”乐队,他们要随着中国文联文艺志愿小分队去生产一线慰问演出。结缘于对歌唱的热爱,这支由县文化馆职工、教师和音乐爱好者组成的乐队在2024年成立,到现在 ,他们已经参加过中国花儿大会、地方春晚等大大小小的表演。队员岳树清负责乐队的编曲,同时还是本次全国展演的嘉宾评委,他说:“唱歌让我们找到热爱的生活,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。”

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的展演曲目《这就是咱德胜村》。主办方供图
“蓝生生的天,白生生的云,蓝天白云下,就是咱德胜村……”,歌词里的德胜村,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,张北县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金拴告诉记者,德胜村现在有马铃薯种薯产业的“金豆豆”,种子论个卖;光伏发电的“铁杆杆”,收益稳定;发展旅游建起了民宿“银窝窝”,全村在2020年实现了整体脱贫。2019年张北德胜村成立了村级文联,组建了合唱队和舞蹈队,“坝上穷村”的巨变吸引了市文联和音协的艺术家前去采风。金拴说:“近几年通过省、市文联的结对帮扶指导,队伍的表演水平有了特别大的提升。这次节目展演,我们精心准备,村民们白天种地,晚上就去唱歌。今天演出,队员们高兴地自己买假睫毛,自己化妆。”因为唱歌,德胜村村民的业余生活有了更多选择,队员们说,准备展演期间,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,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,对村子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。
参加全国展演的队伍从天南海北而来,他们因歌而乐,因歌而聚,作品饱含对故乡的赞美、对未来的憧憬,对音乐的热爱。这份热情也感染了专业的文艺工作者。

嘉宾评委、大众评委现场为展演队伍打分。主办方供图
抵达广阔的创作一线
“妹娃要过河,是哪个来推我”——“我们来推你嘛!”,歌声停顿处,在场群众欢呼着回应。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小分队慰问现场,文艺志愿者刘若颖的一曲《龙船调》互动将台下气氛推向高潮。一旁候场的文艺志愿者、男高音歌唱家丁毅高兴地说,“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剧院里演唱,这样更贴近老百姓的演出,这样的氛围能极大地调动表演者的情绪和现场发挥。”
伴随着嘹亮的村歌,文艺工作者走出自己的方寸天地,迈进创作的广阔世界。
词作家克明在听完展演的歌曲后直言要向农民朋友学习,“‘双手就是桨,人生拼一场’‘生如雷霆响,一吼天地晃’,这样的歌词,只能在激流奋进的生活里才能写出来”。词作家屈塬说,对创作者来说,这是一次特殊的采风,短短的十几个节目,就听到来自雪域高原的高音、南海的渔歌、西北的“花儿”这些风格差异极大的旋律。台上朴素、本真的表演,值得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学习。文艺志愿者、演员岳红为台上普通人的表演所感动,她说:“艺术来源于生活,也回馈生活,我们专业的文艺工作者,脚踏实地的走到人民群众当中,扎根生活,创作会有非常大的帮助。”

强基工程——“村歌嘹亮”全国集中展演开幕式现场。主办方供图
村歌嘹亮,在于村民有幸福生活的坚实底气。村歌亲切,在于老百姓拿起笔,弹起琴,唱的是自己的故事。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,用歌声传递力量。而对于参演的队员来说,这次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忘的一刻,同时也收获了自信。
村歌嘹亮处,乡情正浓时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愿更多的乡村能够唱响自己的歌声,用音乐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,让这份来自心底的欢乐与希望,传递得更远、更广。(记者 王钰)
